解讀全國兩會以及發掘投資機會

解讀全國兩會以及發掘投資機會

為期六天的全國兩會於3月11號正式閉幕,雖然今次創下人大政協「兩會」會期最短的紀錄,但當中亦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、宏觀政策取向和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,例如:GDP增速設定為5.5%、居民消費價格(CPI)升幅為3%、城鎮新增就業1,100萬人、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.5%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%左右、糧食產量保持在1.3萬億公斤以上。整體來看,「穩增長」是今年兩會最重要的關鍵詞。

先從GDP增速設定為5.5%的目標來說,相較於2021年定的GDP目標下降了0.5%,反映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巨大。參考2021年中國第四季度的GDP,在本來低基數因素影響下,第四季度卻只有錄得4.0%的增長,創為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低,反映出2021年尾的經濟出現了一些發展停滯的跡象,加上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,中國的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。故此,中國必須定下符合當前的經濟目標,主要考慮穩就業、保民生、防風險的需要。雖然中國設下了一個比起上年為低的增長目標,但GDP增速設定為5.5%已經是去年GDP規模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,回顧過去兩年GDP平均增長為5.1%,明顯5.5%增長目標高於之前兩年的平均值,體現出中國政府對現時經濟的主動作為。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,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,不能為了經濟增長,而不顧質量效益。因此,中國的經濟的增長必須顧及速度和質量,所以GDP增速設定為5.5%是符合當前的經濟狀況。

與此同時,從今次的全國兩會亦可找出當中值得關注的投資主題,首當其衝的是雙碳目標,主要有三個重點,第一是能耗強度目標統籌考核,避免「一刀切」和「運動式」減碳;第二是堅持先立後破,循序漸進推進能源低碳轉型;第三是能耗「雙控」向碳排放「雙控」轉變,引導能源結構加速轉型。毫無疑問,「碳達峰」和「碳中和」依然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,也是全球密切關注的議題和發力點,相信未來的重點是減少碳排放,以及減少依賴傳統化石能源,從而推動新能源領域的全面發展,例如光力和風力發電。此外,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多次大幅上漲,能源亦出現供給緊張的情況,中國對於新能源的發展更加有迫切性的需求。雖然在早前能耗雙控的政策下,部分新能源上遊環節的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,對新能源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力,但這也是兩會所提及先立後破的理念,隨著投資者認知逐漸改變,新能源長期投資機會仍舊值得期待。

第二項值得關注的主題是房地產,兩會亦提出關於房地產行業的重要訊息,在政府報告當中提及「房住不炒」基調不變,為了改變和緩和房地產各項指標的下行趨勢,當中提出「三穩」政策,分別是: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,將通過大力發展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穩市場。在需求端方面,城市繼續執行「因城施策」,以及滿足市民合理購房的信貸需求,再加上金融等政策支持,城市住房需求有望持續釋放;至於供給端方面,在併購貸款、地產債發行、以及預售資金監管等方案將會有明顯改善,供給端的改革是促進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,優質龍頭企業預計將明顯受益。由此可見,在需求端和供給端共同改善下,地產行業有望重整,加上銀保監主席郭樹清在近期表示,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狀况區域改善,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扭轉。

第三項是數字經濟,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」已經成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,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,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,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。報告中表明了將會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、推進5G規模化應用、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、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方面提出落實舉措等。全國多地也明確了2022年新基建的施工圖,例如上海市明確2022年全面完成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,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,建設超大規模的開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礎設施;而安徽省將實施「新基建」行動,創建國家互聯網骨幹直聯點,以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集群。因此,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。

免責聲明:
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,加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(“加多利”) 陳子漢。截至本文章發表止,本人及/或其有聯繫者並無持有全部提及之證券的所有相關財務權益。

本文所包含的意見、預測及其他資料均為加多利從相信為可靠的來源蒐集,但就其是否公平、準確、完整或正確,加多利概不作出或發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或承諾、加多利對任何因信賴或參考有關內容所導致的損失概不負責。本文中的所有意見如有更改,怒不另行通知。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和閱覽,並非就本文提及的證券或投資進行買賣或交易的建議、要約或招攬。加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、其董事、高級人員、分析員或僱員可能持有所述公司的股票、認股證、期權或第三者所發行與所述公司有關的衍生金融工具等。投資涉及風險。投資者應注意,投資的價值和證券的價格可以上升或下跌,過往表現不一定未來表現的指標。投資者應尋求獨立專業意見,加多利在任何情況下,就投資者使用此文章的資訊而可能蒙受的利潤損失,概不在任何方面承擔責任。本文的內容的版權屬於加多利所有。未經加多利許可,任何人不得就任何目的複製、發佈或分發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