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港股IPO市場展望

2022年港股IPO市場展望

回顧2021年的港股IPO市場,上年全港IPO集資額為3,317億港元,集資額為全球第四,按年下跌17%。主要因新冠肺炎疫情拖慢香港經濟的發展速度,再加上中國對各個行業的監管,導致新股市場景氣未預理想,大部分新股均跌破招股價。但在2021年尾的時候,其中曾經被美國宣佈制裁的商湯科技(0020.HK),上市不足三日已經飆一倍。同樣時間上市的兩隻新股(聖諾醫藥-B(2257.HK)以及泉峰控股(2285.HK)),上市三日亦錄得三成以上的升幅。意味著港股IPO市場終於年尾打破沉寂,有望2022年新股市場再次活躍。

2021年十大超購IPO
排名公司超額認購倍數
1諾輝健康(6606.HK)4,132
2時代天使(6699.HK)2,058
3醫渡科技(2158.HK)1,633
4車市科技(1490.HK)1,274
5快手(1024.HK)1,203
6歸創通橋(2190.HK)1,189
7賽生藥業(6600.HK)1,067
8心通醫療(2160.HK)768
9星盛商業(6668.HK)756
10京東物流(2618.HK)715

於2021年初,有不少相當熾熱的新股,其中包括諾輝健康(6606.HK)(超額認購4132倍)、時代天使(6699.HK)(超額認購2058倍)、醫渡科技(2158.HK)(超額認購1633倍)。以上三隻都是首日上市均升一倍多的新股。以時代天使為例,首日掛牌上市升逾1.3倍,平均一手帳面可以賺4.56萬元,成為歷年第二大最賺錢新股,僅次於1997年上市的北京控股(0392.HK)(當年首日賺5.5萬元)。以當時只要能中一手的情況來說,可稱得上為「穩賺不賠」的投資。但自從上年十月以來,新股市場陸續出現破發潮,主要因為當時出現監管科技龍頭企業的風波,對科技股的投資邏輯與估值體系的態度出現了實質性的轉變。縱使新股於2021下半年的表現未如理想,但同時亦出現一些原因,有機會讓2022年的新股市場出現復甦的可能。

為了應付全球交易所的競爭,香港將會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(SPAC)上市機制,即先向投資者募集資金、然後在港交所上市,之後找到合適的目標公司與之合併。有機構預計大約有10至15間SPAC今年赴港上市,集資約200至300億元。目前SPAC只容許專業投資者認購和買賣,沒有提供給散戶參與。然而港交所曾於上月12月17號公布SPAC諮詢總結,主要是對在機構專業投資者數目、上市後私募投資(PIPE)的投資和權證攤薄上限等多個領域作出修改,例如要求配發SPAC股份及權證時須有最少20名機構專業投資者。縱使香港在SPAC等多個領域做出放寬,但整體上仍未及美國、英國及新加坡的同類機制寬鬆。雖然香港的門檻比較高,但美國同時也有意收緊對當地SPAC的監管。以參照的角度而言,反映香港SPAC設立較嚴格要求的方向正確,扶植一些富有潛力的企業新星茁壯成長,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
再者,美國已確定《外國公司問責法案》實施規則,這意味著針對中概股公司監管的政策已經全部制定完成,正式要求外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檢查。但市場關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退市風險,市場或預期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回歸港市。有機構認為,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,預料本港IPO市場將繼續受惠中概股回流,令新股有機會多達100至120隻,集資額介乎3500至4000億元。而香港資本市場因為中概股二次上市又重新回到了10年前的火熱程度,相信2022年隨著整體經濟持續反彈,香港市場將繼續是新股上市的熱門之選,會有更多公司嘗試在香港市場融資。在IPO新股方面,醫療健康、人工智能AI、自動駕駛、環境、社會和企業管治(ESG)、新能源汽車板塊將更受投資人關注,2022年的新股將會更有別以往的類型的股票。

鑑於港交所持續改善上市的規則,以符合科技和市場的發展和變化,再引入SPAC的上市機制,有望吸引更多不同性質的股票來港上市。另外香港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,預期有更多生物科技與健康企業會來港上市。此外,多家原計劃赴美上市企業亦有意轉到香港上市。考慮到中美之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,有些公司會擔心發生像滴滴出行(DIDI.US)等一些赴美上市公司的遭遇。近期的例子為電訊盈科(0008.HK)主席李澤楷私人持有的富衛保險,已經向美國證交會(SEC)提交公告,取消原定美國IPO的計劃。因此2022年港股IPO市場將會復甦將會成為意料之事,加上引入SPAC的上市機制以及中概股的回歸,香港IPO集資額再次有望成為全球頭三的排名,相信今年的新股市場會比起上年更加令人期待。

以下為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15隻潛在IPO:滴滴出行、富衛集團、蔚來汽車、中國旅遊集團、萬達商業管理集團、零跑汽車、啦啦快送、喜馬拉雅、小紅書、匯通達網絡、衛龍美味、艾美疫苗、思派健康科技、第四範式、名創優品。
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,加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陳子漢。截至本文章發表止,本人及/或其有聯繫者並無持有全部提及之證券的所有相關財務權益。本文所包含的意見、預測及其他資料均為本公司從相信為準確的來源搜集,但本公司對任何因信賴或參考有關內容所導致的損失概不負責。加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、其董事、高級人員、分析員或雇員可能持有所述公司的股票、認股證、期權或第三者所發行與所述公司有關的衍生金融工具等。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構成要約、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。